【龙山非遗撷珍】龙山戏(11)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7日
龙山区文化馆 7月17日
代表性传承人:冯世英
龙山戏是以辽源市的龙首山而命名,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9年冬,为响应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弘扬创建各民族各地区的地方戏曲”的号召,辽源市市委、市政府责成市文化局组成新剧种创作班子和实验剧团。为创建出区别于京剧、评剧、吉剧和二人转拉场戏的新剧种,创作人员做出了大量的论证工作。最后创作方确定为东北奉派大鼓为音乐基调,适宜溶入东北民歌,形成风格独特的龙山戏唱腔。同时也确定了龙山戏的唱戏音乐基础、创作章法和基调风格。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人员及实验剧团创编、排练、实验演出八个剧目。对龙山戏进行了系统的创编工作,闯过了各种专业难关,创作出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形成了曲调优美、风格独特、完整统一的龙山戏种,使龙山戏稳步走向成熟。1961年冬,龙山戏《游湖》和《轿为媒》正式在省宾馆向省领导和专家汇报演出,受到了吉林省委书记富振声、副书记郑季翘、省长徐寿轩、省文化局局长刘曦林等人的接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誉,并做了重要指示。同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省领导和省文艺界名人、专家的意见。
此后,我市的新剧种实验剧团先后到四平、通化、吉林地区进行多次巡回演出,还多次深入基层送戏到农村、林区,为农民和工人演出,备受群众喜爱和欢迎。1962年8月,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我市经济困难,百姓生活拮据,龙山戏的创编和演出工作就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