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总结

 

 

区文化馆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其在公共文化宣传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龙山区文化馆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根基,以文化团队建设为脊梁,以文化品牌为引领,全面带动了龙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一、真抓实干,惠及群众,构建群文活动“大厦”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文化馆光荣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成立于 1988年,201310月份将原辽源市龙山区就业局旧楼改造为现在的龙山区文化馆。龙山区文化馆由于场地有限暂没有评定等级。馆内总面积500多平米,地处于辽源市中心地段,人口集中,交通便利,非常有利于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群众活动用房300平方米,每天免费开放给艺术团体进行器乐、声乐、舞蹈、模特、健身舞等项目的培训和排练。最大排练厅100平米,可容纳40人进行活动;小型排练厅40平米,可供合唱团队16-20人进行排练;器乐排练室60平米供50人进行活动;多媒体教室60平米,容纳45人声乐或理论学习培训。业务用房2间;管理用房3间;辅助用房共35平米。馆舍虽然小,但是实现了全时段免费开放,每天来活动的人150人左右,给辖区内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优越的活动场地。活动室内文化氛围浓厚,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小小的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是龙山区大型文艺活动的策划和排练基地,是全市文艺骨干培训和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也是孕育艺术魅力的文化场所。2018年,辽源市被列为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龙山区将全面筹划近6000平米五馆合一的文化阵地,力求打造辽源一流的群文活动“大厦”。

二、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创建特色精品团队

为了使龙山区文化活动走在辽源市的前列,也为了让群众文化从自娱自乐转向更专业化,龙山区文化馆筛选出若干名龙山区文艺骨干,201311月成立了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艺术团涵盖的专业有民乐、声乐、舞蹈、健身舞、模特等,成员180多人,全部登记入册,统一管理。解决了业余文艺团队流动性强专业性不强、没有归属感的问题。任命各团队负责人为艺术团领导机构成员,设立艺术团章程,明确艺术团责任和训练目标。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以团领团,全面提升的目的。他们既是我们文化馆艺术团的成员,也是我们龙山区的文化志愿者、排头兵,通过培训学习变得更加优秀的她们,吸引了更多喜爱文艺的骨干向我们靠拢,壮大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极大调动了文艺爱好者参与的积极性。

三、把握主流,明确方向,固旧纳新注入活力

成立文化志愿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单靠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我馆以公共文化服务志愿团队为目标,扩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规模,让更多的人才进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队伍中来。因此,我们提出了创建公共文化志愿团队总分队的建议,全面铺开文化志愿团队,推动群众文化的深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参与的人员越多,那么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便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具有宽覆盖、广渠道、多层次的特点和优势,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拓展创新,伴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志愿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将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支撑。

四、拓展空间,凸显特色,激发群众文化活力

在龙山区文化馆馆舍面积不达标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为群众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项目。全年举办各种培训40多期,累计培训基层各类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在免费开放和免费培训工作中,采取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零距离”培训,将现有的场地全天候为群众提供免费开放,涉及到的表演专业有器乐、声乐、舞蹈、模特、理论培训等;二是“走下去”培训,与社区业余团体我们采用联合方式,借助社区提供的文化阵地开展免费培训和辅导工作。同时我们也走上广场、企业、学校等地进行免费培训和指导。在深入基层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艺术团体都需要“自力更生”,没有专业的老师前来辅导、培训、排练。这样一来,演出的节目质量和节目形式都会受到影响,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娱自乐,登不上大雅之堂。于是,我们采用定向指导的方式,找到团队的优势,如:吉岭艺术团不擅长大型的舞蹈表演,我们“因材施教”建议他们扬长避短,创编适合自己的京韵大鼓、三句半、表演唱之类的自编自演的原创节目。这类原创节目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凸显了属于他们社区艺术团队的特色。再如吉春社区艺术团突出秧歌舞表演为主的特色,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无团能及。定向指导,既给了他们更大的创造空间,也彰显了他们的表演特色。

“零距离”和“走下去”的两种工作模式,让龙山区文化馆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基层服务也得到了广大文艺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业余文艺团体在提升了表演能力的同时,从自娱自乐逐渐走向专业化,节目集表演性及观赏性于一体,极大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提升魅力,打造精品,文化品牌精彩亮相

几年来,由文化馆承办或参与的演出每年近百场,我们

注重以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为依据,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的长效化,同时也打造出具有龙山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C}1、{C}“文化进社区  欢乐到基层”是龙山区文化馆系列活动之一,每年大型演出30场、社区艺术团体演出68场;文化馆艺术团走进各个社区献上精彩的节目,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为社区居民送去无限的欢乐。

{C}2、{C}“扬正气、送平安”文艺活动是文化馆和辽源市见义勇为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系列活动,参与的演员都是文化志愿者,连续五年演出活动每年演出50余场,每次参演人员90余人,辽源市连续五年荣获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城市。

{C}3、{C}“放歌龙山 放飞梦想”系列演出活动汇集来自辽源市龙山区在历次群众文化演出和比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文艺作品,以生动的方式歌颂了党的丰功伟绩,真实再现了生活在新时代的龙山百姓的快乐生活。

4、大型赛事“全民健身大赛”参与者更是多达6000余人,群众展现的是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喜悦情怀。在每年的品牌亮相的活动中,各社区的群众文化团体可以将最优秀的节目呈现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彰显了免费培训的成果,也充分调动了这些团体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这些文化志愿者团队在文化阵地上,宣扬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精品的节目带动人,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

5“好歌全民唱”文化阵地特色活动,参加活动人员为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民乐队和声乐队的文化志愿者,他们积极投身到文化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们精心挑选了若干首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老歌,进行了伴奏排练,利用站前广场这个文化阵地,真正地为社区的老百姓“工作”,让所有的观众参与其中,所有的群众都是演员和参与者。这个活动是龙山区文化馆馆办团队为社区百姓提供的近距离、贴心意、全方位的服务,也彰显了他们的奉献精神。

此外,“永远跟党走”、“辽源市东辽河艺术节”、“龙山区农民艺术节”、“辽源市社区文艺汇演”、“国粹京剧专场演出”、“送戏下乡、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年的盛宴各类春晚”等活动开展得更是红红火火,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文化盛宴,妆点人们的生活,赋予人们极大的精神享受。文化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打造出了文化特色品牌,同时也提升了文化馆的效能。

虽然有人说这些文化志愿者年龄太大了,但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让这些60左右岁的文艺骨干紧跟时代的脚步,文化的方向,排练出许多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这些节目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演出中大放异彩,多次荣获“吉林省老年风采大赛”、“吉林省金星奖”、“吉林省精品展演”等奖项。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传播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和谐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市文化馆的领导曾说:“龙山区的文化活动就可以代表着辽源市的活动。”这是对龙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称赞和最高评价。

竹并列在“四君子”其中,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四季常青,独具韵味,情趣盎然。文化馆人应如竹,把“文化服务大众”的理念牢记于心,坚持面向大众,坚持公益服务,活跃龙山文化,放歌龙山,铸就精品,将所有的服务惠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上,才能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的“节节高”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单位名称: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  

电话:0437-32229207

通讯地址: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康宁大街799

邮编:13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