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艺团体)整体情况介绍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

 

为了使龙山区文化活动走在辽源市的前列,也为了让群众文化从自娱自乐转向更专业化,龙山区文化馆筛选出若干名龙山区文艺骨干,201311月成立了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艺术团涵盖的专业有民乐、声乐、舞蹈、健身舞、模特等,成员180多人,全部登记入册,统一管理。解决了业余文艺团队流动性强专业性不强、没有归属感的问题。任命文化馆的原馆长为艺术团团长,各团队负责人为艺术团领导机构成员,设立艺术团章程,明确艺术团责任和训练目标。真正实现了以点带面,以团领团,全面提升的目的。他们既是我们文化馆艺术团的成员,也是我们龙山区的文化志愿者、排头兵,通过培训学习变得更加优秀的她们,吸引了更多喜爱文艺的骨干向我们靠拢,壮大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极大调动了文艺爱好者参与的积极性。她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奉献精神,常年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文化引领和号召,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戏曲进校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市民艺术节”“农民文化节”等活动,按照主管单位龙山区文旅局的工作部署,在龙山区文化馆的组织下,艺术团都深入到社区、农村、学校、部队、企业等走基层送文化,足迹遍布龙山区10个社区、8个村庄;开展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收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进社区:向居民群众送去快乐气息

龙山区文化馆艺术团文化志愿者180人前往盛世花园、龙山新城、东方广场、人民广场、隆基花园、东艺丽园等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给社区居民的茶余饭后增添了快乐的氛围。演出的节目种类繁多:器乐、合唱、舞蹈、模特等节目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赢得了一阵阵热情的掌声。

赴农村:给乡亲们备足文化“年货”

到偏远农村去,也成为文化馆艺术团的慰问演出的重头戏,每到农闲时节,在农村都能看到一台精彩的节目。在大梁村、黑牛村的文化大院里,二人转、独唱合唱、器乐等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节目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到军营:对官兵献上节日祝福

文化工作者心系保家卫国的部队官兵们。在武警部队、消防支队、一六部队的舞台上,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们献上《军港的夜》、《我的根在草原》、《九儿》等表演类型丰富的节目。看得部队的官兵们掌声不断。

敬老院:有一场特别的爱心之约

在对各行各业的慰问中,文化馆人没有忘记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他们带着关爱走到老人身边、走到残疾人身边,老人们兴高采烈欣赏艺术,继而感动地流下了泪水,这样的场景一幕幕再现。在山湾敬老院里,《妈妈的眼泪》让老人们激动不已,感概万千;《红月娥做梦》赢得了老人们的不停的叫好声;在辽源社会福利院,《扎红头绳》《女驸马》《洪湖浪花》等一系列经典节目让老人们心潮澎湃,回想起他们的时代,拉着演员的手舍不得让他们离开。

系校园:和孩子们共同的欢乐

艺术团的文化志愿者把每年的“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熏陶,能够积极的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除此之外,将免费培训和辅导也扎根在学校中,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一同快乐成长,感受优秀文化的引领。

虽然有人说文化馆艺术团的文化志愿者年龄太大了,但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让这些60左右岁的文艺骨干紧跟时代的脚步,文化的方向,自编自导排练出许多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文化馆免费培训下,排练出的精品节目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演出中大放异彩,多次荣获“吉林省老年风采大赛”、“吉林省金星奖”、“吉林省精品展演”等奖项。受到了城乡广大群众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传播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和谐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市文化馆的领导曾说:“龙山区的文化活动就可以代表着辽源市的活动。”这是对龙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称赞和最高评价。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支自发性的文艺团队,一直坚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老百姓对文化艺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欣赏到有水平的文化演出,艺术团就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演出水平,创作处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将“送文化”和“种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让大家感受美好的愿景和幸福的生活的同时,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